当前位置: 华联日报网首页 > 资讯文章 > 正文
华联日报网-移动版 首页

传承中医瑰宝 服务大众健康——记“最美名中医”史志勋

时间:2020-05-09 16:39  阅读:1
分享到:

 为挖掘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及基层中医药服务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广泛传播中医人救死扶伤、服务百姓健康的先进事迹,激励中医药人奉献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塑造中医药行业形象,使百姓更加爱中医、信中医、受惠于中医。由中国影响力人物数据库名人百科联合20余家媒体网站发起主办“最美名中医”人物推介报道,旨为选出妙手仁心的名医,为百姓就医精准“导航”。 

e0ebe33b414414600cdd30b7ba78d582.jpg

史志勋,男,汉族,1969年出生于中医之家,本科学历,国家中医执业医师,世界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院中医学博士,教授,自然医学科学研究院院士,甘肃省武山县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多年,有着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已经临床研究证实“人体的衰老,本身是大脑神经细胞的衰老,脑垂体激素是大脑神经细胞衰老的物质基础,只要能修复和延缓大脑神经细胞,无疑将会延长人的寿命,提高人的智力。”提出了中医“补坎填离,还精健脑”这一疗法新理论,研究出了中医补肾健脑胶囊系列,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是"中医气化医学"的创始人,国家中医管理局筛选的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专家,完全是家传和自学成材。

       自幼随父习医,勤奋好学,17岁就能对中医基本技能熟练的掌握和应用。现具有卫计委中医新技术学科专家组专家成员执业资格;国际卫生医学研究院香港传统中医现代医学研究院资深医学专家、高级研究员资格;世界华人交流协会国际终身专家身份;中国优秀特色专科名医;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邀顾问编委等;为中医气化医学之父,世界自然医学基金会奠基人之一。现被聘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委”副会长;中国名医论坛理事会首席专家;华医头条网健康顾问;国医网健康顾问副委员等。

26-1Z312145H5459.jpg

从小受父亲中医的熏陶,非常热爱中医药卫生事业,喜欢对中医高难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对《易经》、《内经》、《八十一难经》、《伤寒论》、《脉经》及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思想有着较深的研究。主张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预防为主,治疗为次的观点。积极推广“中医养生”保健(包括生活和医药保健),曾在《国际综合医药杂志》、《中华医药研究与创新杂志》、《中医杂志增刊》、《甘肃中医》等期刊上发表有《试论中医养生》和《补坎填离法治疗脑衰体会》、《中医脑科学发展现状》、《中医心脑功能确切后在临床的实用意义》、《补肾建脑胶囊方论》、《大便秘结的分类与治疗》、《平胃散加减临床新用》《从气化角度来认识中医的科学性》、《全面启动中医药气化医学理论的教科教研.填补理论的空白》等十七篇论文。

自从医以来,多忙于临床,在临床中理论联系实践,勤学古典名著,不断的研究创新,结合祖传秘方,研究出许多新药新方,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治愈了无数疑难杂症患者,深受地方群众和世界各界人士的好评。对“中医气化学”有着较深的研究和理解,在三十多年的临床研究中,终于大彻大悟,体悟道中医学“开明在于阴阳,达变在于气化,求于气化之常,为物生化之用。”十年呕心沥血,不懈努力,终于著成出版了《中医气化医学论》一书。建立了中医气化医学的基本概念和总体指导思想,用中医气化理论为精神灵魂,将中医辨证论治上升到气化辩证领域,使中医辩证达到气化辩证的无限空间。 

55233e0c00be9f6c0e0c37785e035d2a_副本.jpg

  从一位乡村医生做起,自1996年独立创办了“武山县洛门杏林诊所”以来,主治内科诸症,着攻于疑难杂证。善治脑心血管病、中风、偏瘫:顽固性高血压、脑垂体功能减退、脑细胞衰退、脑萎缩、老年性呆滞迟钝症、西蒙斯席汉斯综合症、阿尔茨海默病、各种肿瘤、中晚期各种癌症,骨质增生、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坐骨神经疼、四肢微循环差、顽固性鼻窦炎、各类鼻衄、各类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脂肪肝、慢性胆囊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糖尿病、糜烂萎缩性胃炎、胃下垂、胃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阑尾炎、肠激若综合症、小儿疝气、男女不孕不育、以及妇科、神经官能症、癫痫、热狂、银屑病,牛皮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痤疮、亚急性湿疹等各种疑难杂症。近年来撰写国际级、国家级优秀论文十余篇,分别在《国际综合医药杂志》、《中医杂志》、《中华医药研究与创新杂志》、《甘肃中医杂志》、中医管理局《中医内参》等学术书刊上发表。并邀请多次参加国内及国际学术交流会。荣获“新世纪优秀特色专科名医奖”、“新世纪优秀特色专科技术奖”两项;“国际优秀论文奖”两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卫生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中华医药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等。2003年11月18日,在世界自然医学组织倡导召开的“人类新增及疑难病国际医学大会”(新加坡)荣获“人类医学研究终身成就大奖”。2002年被南京医药科技信息中心和上海卫生出版社“华夏杯”征文活动中以《中医寻求病因病机治疗胃下垂》一文而获授予“优秀特色专科医生”称呼。2004年以《自拟葛丹含草汤治疗颈椎病100例》一文被“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授予“健康使者”称号。2005年被世界中医药学会、国家中医药学会授予“国粹精英”、“中华名医”称号。其多年撰写的论文编入《国际优秀论文荟萃》、《中国医学论文集》、《中华医药优秀科技成果文选》等丛书中。个人业绩曾被甘肃记者采访报道于《甘肃扶贫杂志》,并被载入《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专家人名名典》、《中华名医大典》、《中华名人辞典》、《当代中国人力资源宝库》、《中国世纪年鉴》、《中国记录年鉴》、《中国21世纪名医》、《中国杰出创新人才大典》、《当代中华优秀儿女》、《当代中国英才大典》、《历史回眸》、《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中国卫生与事业发展》、《中国梦见证系列.中医卷》等百部大型人才辞书中。

4d9a794976691bd0ef10d3d7fcf2504a.jpg

  

论文:全面启动“中医药气化学”教学科研填补理论临床空白

史志勋博士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七月一日,我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中医药事业发展有了法律保障,从根本上消除了中医药人才的思想顾虑,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和机遇。中医药事业终于走出了西医的屋檐,获得新生。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的又一次英明决策,也是几十年中医药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从此,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但是,在学院教育方面仍存在着薄弱环节。在教学中要以《中医法》第四章中医药人才培养(第三十三条“中医药教育应当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中医药内容为主,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注重中医药经典理论和中医药临床实践、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为依据,全力避免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理论贫乏化和西洋化。为此,我根据几十年临床经验,建议编写中医药院校本科教材《中医药气化学》,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填补“中医气化学”学科空缺,体现我国医药特殊文化内涵背景,确实培养出合格的中医药人才。

impicture_202968b46ad0e164c0449097086b3122_副本.jpg

  对此,谈谈个人浅见。

一、“中医药气化学”概念浅析?

1.什么是气化? 

要想弄清气化,就得明白中医药的三个重要名词概念。即:

气机:现在通常把气“升降出入”运动的这种固有特性叫做气机。即“气”的运动原理,升降出入运动形式。 

神机:古代中医学把物体内部存在着有生生不息的运动之气,称神机。

气立:中医学把物体外形依赖于自然气化作用而存在,就叫气立。

气机、神机、气立三者是人体气化运动的最基本方程式,三者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彼此结合,紧密联系,共同维护着人体生命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人体生命的象征。完整的人体生命气化运动,必须存在气机(升降出入)的结构形式,而保障气机不断气化运动的是人体内部这种生生不息运动之气,即神机。生命能够在大自然气体环境中存在,是靠人体外形依赖于自然和社会气化作用不断与自然、社会气体信息交换的结果,即气立。故生命的存在与运动、发展变化,是靠生命本身内部气化和外部与自然内部共同气化的结果,所以生命离不开气化,气化创造了生命,生命是气化的结果。

所谓气化,就是气的运动与变化,即精气的生成和物质的转化。具体的讲,就是指气的运动变化包括了大自然气化现象,即一年气候中“五运六气”的变化,以及人体脏腑内外气化运动的新陈代谢过程,饮食药物作用于人体脏腑气化功能的作用等。“气化”是精气游布的中枢纽带,因为精气交换生化是万物的介质,所以精气的交感气化运动变化是宇宙万物,包括人类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根源。

2.什么是“中医药气化学”?

“中医药气化学”就是以产生宇宙气化的本源之气(精气),精气的“神德”气化为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动力,用古老而朴实的唯物哲学精、气、神、阴阳、五行气化学说为辩证方法,来研究和探索自然——社会——人体——药物气化相关规律及其相互维系,彼此感应,以及互相影响人体生理、病理、健康、疾病、治疗、康复,预防、保健等相关联系的科学。《中医药气化学》教材就是用来研究和探索生命本质现象和中医药辩证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

26-1Z312145Z4134.jpg

二、“中医药气化学”的内涵和外延

1.气化的内涵

中医气化学的内涵就是宇宙中一切生命包括人类都是气化的结果。宇宙来源于气化,是气化创造了生命,人体生命是靠气化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是气化保障了生命的进行,气化运动是生命活动的象征,气化结束就意味着生命的停止。传统中医药学是活体生命医学,是我们伟大的祖先用自身活体实验研究所获得。“神龙尝草,一日中七毒”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2.气化的外延

中医气化的外延就是将人体生命气化活动的规律现象,进一步上升外延,推想到宇宙的来源和自然界生命产生中,应用中医气化理论来解说自然中物质生命来源学说,研究探索宇宙中的生命本质自然现象。

三、“中医药气化学”在中医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 

“中医药气化学”在中医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气化是中医学的精神指导思想,是中医学的“活灵魂”,贯穿着中医药学的始终,渗透在中医学的各个角落。只有活体生命的存在,就有气化的运动作用,而中医本身就是活体生命科学,气化的特殊性在中医药学中就可想而知了。中医气化学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不仅是中医药理论的奠基之作,还是研究古代自然科学的重要参考依据。“五运六气”仅为中医自然气化学说部分就占有《黄帝内经·素问》的三分之一,由此可知中医气化学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如果没有中医气化理论学说,中医就很难对人体生命本质现象和新陈代谢认识,相应的如果没有中医气化理论学说,中医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在人体脏腑和经脉中的运行变化作用也就无法解释,中医学的生理与病理转归就是未知的一个秘密,其生理、病理学说就难以在世界科学理论面前舒展自己的学术价值。 

2020_0310_eade8273j00q6yrp60088c000sg00lcm.jpg

 

四、编写《中医药气化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组织中医药专家为中医药高等院校编写《中医药气化学》教材已经成为中医药高等院校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大事情。是我国老一辈中医药学专家未实现的迫切愿望,也是预防院校学生理论贫乏化和西医化重要措施。更是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医高深理论的必修课程,是成为一个高尚道德的、精堪技艺的、纯粹中医必经之路。故政府组织中医药专家在新《中医药法》的正式实施历史条件下,编写高等院校《中医药气化学》教材已经成为完善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教学的历史任务。

五、结语 

总之,中医气化学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吕老所说的“大凡有所成就的中医家,无一不对中医气化有着精堪的研究,而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最终成为一代名医。”但中医学存在着一个尴尬局面,就是没有一套系统的《中医药气化学》理论教材,在高等院校没有设立一门课程,我著的《中医气化医学论》一书被人誉为中医气化学的经典之作,虽深奥难懂,但初学者仍知难而上,实属中医之幸。借此中医药百年发展之最佳机遇,希望能让“中医药气化学”独树一帜。

来源: 科创新闻网 责任编辑:TF002C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华联日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联日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联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华联日报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传承中医瑰宝 服务大众健康——记“最美名中医”史志勋

 为挖掘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及基层中医药服务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广泛传播中医人救死扶伤、服务百姓健康的先进事迹,激励中医药人奉献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塑造中医药行业形象,使百姓更加爱中医、信中医、受惠于中医。由中国影响力人物数据库名人百科联合20余家媒体网站发起主办“最美名中医”人物推介报道,旨为选出妙手仁心的名医,为百姓就医精准“导航”。 

e0ebe33b414414600cdd30b7ba78d582.jpg

史志勋,男,汉族,1969年出生于中医之家,本科学历,国家中医执业医师,世界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院中医学博士,教授,自然医学科学研究院院士,甘肃省武山县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多年,有着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已经临床研究证实“人体的衰老,本身是大脑神经细胞的衰老,脑垂体激素是大脑神经细胞衰老的物质基础,只要能修复和延缓大脑神经细胞,无疑将会延长人的寿命,提高人的智力。”提出了中医“补坎填离,还精健脑”这一疗法新理论,研究出了中医补肾健脑胶囊系列,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是"中医气化医学"的创始人,国家中医管理局筛选的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专家,完全是家传和自学成材。

       自幼随父习医,勤奋好学,17岁就能对中医基本技能熟练的掌握和应用。现具有卫计委中医新技术学科专家组专家成员执业资格;国际卫生医学研究院香港传统中医现代医学研究院资深医学专家、高级研究员资格;世界华人交流协会国际终身专家身份;中国优秀特色专科名医;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邀顾问编委等;为中医气化医学之父,世界自然医学基金会奠基人之一。现被聘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委”副会长;中国名医论坛理事会首席专家;华医头条网健康顾问;国医网健康顾问副委员等。

26-1Z312145H5459.jpg

从小受父亲中医的熏陶,非常热爱中医药卫生事业,喜欢对中医高难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对《易经》、《内经》、《八十一难经》、《伤寒论》、《脉经》及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思想有着较深的研究。主张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预防为主,治疗为次的观点。积极推广“中医养生”保健(包括生活和医药保健),曾在《国际综合医药杂志》、《中华医药研究与创新杂志》、《中医杂志增刊》、《甘肃中医》等期刊上发表有《试论中医养生》和《补坎填离法治疗脑衰体会》、《中医脑科学发展现状》、《中医心脑功能确切后在临床的实用意义》、《补肾建脑胶囊方论》、《大便秘结的分类与治疗》、《平胃散加减临床新用》《从气化角度来认识中医的科学性》、《全面启动中医药气化医学理论的教科教研.填补理论的空白》等十七篇论文。

自从医以来,多忙于临床,在临床中理论联系实践,勤学古典名著,不断的研究创新,结合祖传秘方,研究出许多新药新方,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治愈了无数疑难杂症患者,深受地方群众和世界各界人士的好评。对“中医气化学”有着较深的研究和理解,在三十多年的临床研究中,终于大彻大悟,体悟道中医学“开明在于阴阳,达变在于气化,求于气化之常,为物生化之用。”十年呕心沥血,不懈努力,终于著成出版了《中医气化医学论》一书。建立了中医气化医学的基本概念和总体指导思想,用中医气化理论为精神灵魂,将中医辨证论治上升到气化辩证领域,使中医辩证达到气化辩证的无限空间。 

55233e0c00be9f6c0e0c37785e035d2a_副本.jpg

  从一位乡村医生做起,自1996年独立创办了“武山县洛门杏林诊所”以来,主治内科诸症,着攻于疑难杂证。善治脑心血管病、中风、偏瘫:顽固性高血压、脑垂体功能减退、脑细胞衰退、脑萎缩、老年性呆滞迟钝症、西蒙斯席汉斯综合症、阿尔茨海默病、各种肿瘤、中晚期各种癌症,骨质增生、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坐骨神经疼、四肢微循环差、顽固性鼻窦炎、各类鼻衄、各类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脂肪肝、慢性胆囊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糖尿病、糜烂萎缩性胃炎、胃下垂、胃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阑尾炎、肠激若综合症、小儿疝气、男女不孕不育、以及妇科、神经官能症、癫痫、热狂、银屑病,牛皮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痤疮、亚急性湿疹等各种疑难杂症。近年来撰写国际级、国家级优秀论文十余篇,分别在《国际综合医药杂志》、《中医杂志》、《中华医药研究与创新杂志》、《甘肃中医杂志》、中医管理局《中医内参》等学术书刊上发表。并邀请多次参加国内及国际学术交流会。荣获“新世纪优秀特色专科名医奖”、“新世纪优秀特色专科技术奖”两项;“国际优秀论文奖”两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卫生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中华医药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等。2003年11月18日,在世界自然医学组织倡导召开的“人类新增及疑难病国际医学大会”(新加坡)荣获“人类医学研究终身成就大奖”。2002年被南京医药科技信息中心和上海卫生出版社“华夏杯”征文活动中以《中医寻求病因病机治疗胃下垂》一文而获授予“优秀特色专科医生”称呼。2004年以《自拟葛丹含草汤治疗颈椎病100例》一文被“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授予“健康使者”称号。2005年被世界中医药学会、国家中医药学会授予“国粹精英”、“中华名医”称号。其多年撰写的论文编入《国际优秀论文荟萃》、《中国医学论文集》、《中华医药优秀科技成果文选》等丛书中。个人业绩曾被甘肃记者采访报道于《甘肃扶贫杂志》,并被载入《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专家人名名典》、《中华名医大典》、《中华名人辞典》、《当代中国人力资源宝库》、《中国世纪年鉴》、《中国记录年鉴》、《中国21世纪名医》、《中国杰出创新人才大典》、《当代中华优秀儿女》、《当代中国英才大典》、《历史回眸》、《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中国卫生与事业发展》、《中国梦见证系列.中医卷》等百部大型人才辞书中。

4d9a794976691bd0ef10d3d7fcf2504a.jpg

  

论文:全面启动“中医药气化学”教学科研填补理论临床空白

史志勋博士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七月一日,我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中医药事业发展有了法律保障,从根本上消除了中医药人才的思想顾虑,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和机遇。中医药事业终于走出了西医的屋檐,获得新生。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的又一次英明决策,也是几十年中医药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从此,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但是,在学院教育方面仍存在着薄弱环节。在教学中要以《中医法》第四章中医药人才培养(第三十三条“中医药教育应当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中医药内容为主,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注重中医药经典理论和中医药临床实践、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为依据,全力避免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理论贫乏化和西洋化。为此,我根据几十年临床经验,建议编写中医药院校本科教材《中医药气化学》,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填补“中医气化学”学科空缺,体现我国医药特殊文化内涵背景,确实培养出合格的中医药人才。

impicture_202968b46ad0e164c0449097086b3122_副本.jpg

  对此,谈谈个人浅见。

一、“中医药气化学”概念浅析?

1.什么是气化? 

要想弄清气化,就得明白中医药的三个重要名词概念。即:

气机:现在通常把气“升降出入”运动的这种固有特性叫做气机。即“气”的运动原理,升降出入运动形式。 

神机:古代中医学把物体内部存在着有生生不息的运动之气,称神机。

气立:中医学把物体外形依赖于自然气化作用而存在,就叫气立。

气机、神机、气立三者是人体气化运动的最基本方程式,三者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彼此结合,紧密联系,共同维护着人体生命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人体生命的象征。完整的人体生命气化运动,必须存在气机(升降出入)的结构形式,而保障气机不断气化运动的是人体内部这种生生不息运动之气,即神机。生命能够在大自然气体环境中存在,是靠人体外形依赖于自然和社会气化作用不断与自然、社会气体信息交换的结果,即气立。故生命的存在与运动、发展变化,是靠生命本身内部气化和外部与自然内部共同气化的结果,所以生命离不开气化,气化创造了生命,生命是气化的结果。

所谓气化,就是气的运动与变化,即精气的生成和物质的转化。具体的讲,就是指气的运动变化包括了大自然气化现象,即一年气候中“五运六气”的变化,以及人体脏腑内外气化运动的新陈代谢过程,饮食药物作用于人体脏腑气化功能的作用等。“气化”是精气游布的中枢纽带,因为精气交换生化是万物的介质,所以精气的交感气化运动变化是宇宙万物,包括人类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根源。

2.什么是“中医药气化学”?

“中医药气化学”就是以产生宇宙气化的本源之气(精气),精气的“神德”气化为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动力,用古老而朴实的唯物哲学精、气、神、阴阳、五行气化学说为辩证方法,来研究和探索自然——社会——人体——药物气化相关规律及其相互维系,彼此感应,以及互相影响人体生理、病理、健康、疾病、治疗、康复,预防、保健等相关联系的科学。《中医药气化学》教材就是用来研究和探索生命本质现象和中医药辩证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

26-1Z312145Z4134.jpg

二、“中医药气化学”的内涵和外延

1.气化的内涵

中医气化学的内涵就是宇宙中一切生命包括人类都是气化的结果。宇宙来源于气化,是气化创造了生命,人体生命是靠气化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是气化保障了生命的进行,气化运动是生命活动的象征,气化结束就意味着生命的停止。传统中医药学是活体生命医学,是我们伟大的祖先用自身活体实验研究所获得。“神龙尝草,一日中七毒”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2.气化的外延

中医气化的外延就是将人体生命气化活动的规律现象,进一步上升外延,推想到宇宙的来源和自然界生命产生中,应用中医气化理论来解说自然中物质生命来源学说,研究探索宇宙中的生命本质自然现象。

三、“中医药气化学”在中医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 

“中医药气化学”在中医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气化是中医学的精神指导思想,是中医学的“活灵魂”,贯穿着中医药学的始终,渗透在中医学的各个角落。只有活体生命的存在,就有气化的运动作用,而中医本身就是活体生命科学,气化的特殊性在中医药学中就可想而知了。中医气化学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不仅是中医药理论的奠基之作,还是研究古代自然科学的重要参考依据。“五运六气”仅为中医自然气化学说部分就占有《黄帝内经·素问》的三分之一,由此可知中医气化学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如果没有中医气化理论学说,中医就很难对人体生命本质现象和新陈代谢认识,相应的如果没有中医气化理论学说,中医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在人体脏腑和经脉中的运行变化作用也就无法解释,中医学的生理与病理转归就是未知的一个秘密,其生理、病理学说就难以在世界科学理论面前舒展自己的学术价值。 

2020_0310_eade8273j00q6yrp60088c000sg00lcm.jpg

 

四、编写《中医药气化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组织中医药专家为中医药高等院校编写《中医药气化学》教材已经成为中医药高等院校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大事情。是我国老一辈中医药学专家未实现的迫切愿望,也是预防院校学生理论贫乏化和西医化重要措施。更是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医高深理论的必修课程,是成为一个高尚道德的、精堪技艺的、纯粹中医必经之路。故政府组织中医药专家在新《中医药法》的正式实施历史条件下,编写高等院校《中医药气化学》教材已经成为完善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教学的历史任务。

五、结语 

总之,中医气化学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吕老所说的“大凡有所成就的中医家,无一不对中医气化有着精堪的研究,而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最终成为一代名医。”但中医学存在着一个尴尬局面,就是没有一套系统的《中医药气化学》理论教材,在高等院校没有设立一门课程,我著的《中医气化医学论》一书被人誉为中医气化学的经典之作,虽深奥难懂,但初学者仍知难而上,实属中医之幸。借此中医药百年发展之最佳机遇,希望能让“中医药气化学”独树一帜。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华联日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联日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联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华联日报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