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联日报网首页 > 资讯文章 > 正文
华联日报网-移动版 首页

慈溪日报:上林湖畔的“小陶工”

时间:2019-08-26 15:23  阅读:1
分享到:

“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以上林湖为代表的越窑青瓷,是中国瓷窑的开山鼻祖之一。北宋末期,由于种种原因,越窑青瓷渐渐消失于上林湖畔。在沉睡了近一千年后,继承了传统工艺的制瓷工匠们,重新回到青瓷发源地,在慈溪这块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为恢复沉寂千年的越窑而努力。

慈溪市越窑青瓷研究所,34岁的孙威一身灰青色的粗布装,充满了淡泊、平和、含蓄的气质,一双粗粝的手稳住泥,转盘一动,须臾之间一个碗就成型了。孙威的父亲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孙迈华,孙威从小便与青瓷为伴、泥土为伍,长大后又投入青瓷的研究与制作,现为宁波市工艺美术大师、越窑青瓷传承人。他常常自称为青瓷世界里的“小陶工”。

孙威用这些工具在未烧的坯体上雕刻画纹。

陶土有时需要手工研磨达到特定的粗细。

成型的、半成型的、刻花的、镂雕的......琳琅满目的青瓷散落在车间里,而这些青瓷工艺品的制作完全要靠制瓷人的手工技艺和耐心。一件上乘的青瓷工艺品从开始设计、拉坯到烧制成成品,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与心血,几十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和所有制瓷人一样,孙威对自己手中的每一件青瓷都充满感情,如同自己的孩子。制瓷的泥土,都是他亲自从附近或是周边的山上挑选,毫不起眼的泥块到了他的手上,成了需要用塑料纸仔细包裹与存放的宝贝;有时为了青瓷的不同效果,他会用石磨手工研磨陶土,一磨就是一个下午;别人刻花用铁刀,孙威为了追求更自然流畅的线条,则使用古时常用的竹刀;为了追求自然天成的效果,研究所里的落叶也成了宝,釉料都由院子里落叶烧的草木灰。

出窑,用敲击的方法鉴别青瓷烧制的好坏。

拉坯,器物的大小、形状全由一双手掌控。

孙威的眼中,青瓷的世界是清雅恬淡的,青瓷之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结缘青瓷的时光里,他干过青瓷制作的所有工序:选土、淘洗、陈腐、打浆、压滤、揉泥、拉坯、装饰、素烧、修坯、上釉、装窑、烧制,最终制成釉彩晶莹鲜润的越窑青瓷。其中,光泥土陈腐的时间,就需要花上三五年;拉坯时,器物的形状、大小,全由一双手掌控,没有几年的功夫做不出好的生坯;而装饰环节中的刻花、镂雕除了要有精湛的技艺,还很考验耐心。 每一道制作工序都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孙威说,青瓷作品的价值不仅有物质的清醇和精神的内涵,忘我地融入到制瓷技艺中也是一种心灵的提升。他希望能透过陶土将自己融入到自然之中,把自然之美和陶瓷之美更好的融合,延伸至崭新的境界。

如今,就地取材再加上薪火相传的制瓷工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越窑青瓷文化,也被更多的人熟知、认可,并传承与弘扬。

来源: 科创新闻网 责任编辑:TF002C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华联日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联日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联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华联日报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慈溪日报:上林湖畔的“小陶工”

“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以上林湖为代表的越窑青瓷,是中国瓷窑的开山鼻祖之一。北宋末期,由于种种原因,越窑青瓷渐渐消失于上林湖畔。在沉睡了近一千年后,继承了传统工艺的制瓷工匠们,重新回到青瓷发源地,在慈溪这块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为恢复沉寂千年的越窑而努力。

慈溪市越窑青瓷研究所,34岁的孙威一身灰青色的粗布装,充满了淡泊、平和、含蓄的气质,一双粗粝的手稳住泥,转盘一动,须臾之间一个碗就成型了。孙威的父亲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孙迈华,孙威从小便与青瓷为伴、泥土为伍,长大后又投入青瓷的研究与制作,现为宁波市工艺美术大师、越窑青瓷传承人。他常常自称为青瓷世界里的“小陶工”。

孙威用这些工具在未烧的坯体上雕刻画纹。

陶土有时需要手工研磨达到特定的粗细。

成型的、半成型的、刻花的、镂雕的......琳琅满目的青瓷散落在车间里,而这些青瓷工艺品的制作完全要靠制瓷人的手工技艺和耐心。一件上乘的青瓷工艺品从开始设计、拉坯到烧制成成品,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与心血,几十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和所有制瓷人一样,孙威对自己手中的每一件青瓷都充满感情,如同自己的孩子。制瓷的泥土,都是他亲自从附近或是周边的山上挑选,毫不起眼的泥块到了他的手上,成了需要用塑料纸仔细包裹与存放的宝贝;有时为了青瓷的不同效果,他会用石磨手工研磨陶土,一磨就是一个下午;别人刻花用铁刀,孙威为了追求更自然流畅的线条,则使用古时常用的竹刀;为了追求自然天成的效果,研究所里的落叶也成了宝,釉料都由院子里落叶烧的草木灰。

出窑,用敲击的方法鉴别青瓷烧制的好坏。

拉坯,器物的大小、形状全由一双手掌控。

孙威的眼中,青瓷的世界是清雅恬淡的,青瓷之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结缘青瓷的时光里,他干过青瓷制作的所有工序:选土、淘洗、陈腐、打浆、压滤、揉泥、拉坯、装饰、素烧、修坯、上釉、装窑、烧制,最终制成釉彩晶莹鲜润的越窑青瓷。其中,光泥土陈腐的时间,就需要花上三五年;拉坯时,器物的形状、大小,全由一双手掌控,没有几年的功夫做不出好的生坯;而装饰环节中的刻花、镂雕除了要有精湛的技艺,还很考验耐心。 每一道制作工序都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孙威说,青瓷作品的价值不仅有物质的清醇和精神的内涵,忘我地融入到制瓷技艺中也是一种心灵的提升。他希望能透过陶土将自己融入到自然之中,把自然之美和陶瓷之美更好的融合,延伸至崭新的境界。

如今,就地取材再加上薪火相传的制瓷工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越窑青瓷文化,也被更多的人熟知、认可,并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慈溪日报:上林湖畔的“小陶工” 责任编辑:CF0T2C
免责声明:
  • 注明“来源:华联日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华联日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联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华联日报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

相关阅读